在探寻中国茶文化的深邃内涵中,安化千两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茶艺爱好者的心头好。本文将深入解析安化千两茶的制作时间、历史起源、制作工艺,并对其与百两茶的区别进行详细阐述。
一、千两茶的制作时间与历史起源
安化千两茶的历史起源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间。据史料记载,安化刘姓茶工经过反复试验,利用山里常用的竹子制成了一种既方便携带又能避免茶叶霉变的大茶棍,即第一支百两茶。随后,在清同治年间,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晋商与刘氏家族在酉州(今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所在地)将百两茶改为千两茶,从而诞生了世界茶王——千两茶。
千两茶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包括制作时间、原料选择、踩制工艺和晾晒工艺。这种茶的制作仅限于每年的三伏天前15天左右,霜降后便不再制作。原料以二三级的大叶种黑毛茶为佳,制作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黑毛茶的制作,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和烘焙五个步骤;其次是千两茶的踩制加工,由5名壮汉共同完成,整个过程既是生产过程也是一种阳刚的舞蹈。
二、千两的含义及其重量
“千两”是一个古代的质量单位,相当于1000两。在中国古代,千两常用于计量贵重金属,如黄金、白银等,是财富、权力的象征。一两相当于50克左右,因此千两可以用来表示相当大的质量。尽管现代社会已不再使用千两作为质量单位,但在文学作品、历史记录等方面,这个单位依然有所出现。
三、千两茶重量为何为72.5斤
从古代到明清时期,一斤的进制都为十六两。根据《国学工具》的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明清时期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590克。千两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换算成现代重量单位即为72.5斤。
四、安化千两茶的颜色与特征
安化千两茶是黑色的,其中含有金黄色的金花。它属于黑茶茶类中的一个品种,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千两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竹篾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
五、安化砖茶的熟茶属性
安化黑茶是熟茶,包括茯砖茶、花砖茶、黑砖茶、天尖、贡尖、生尖等品种。其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烘焙干燥等,属于经过发酵制成,且具备后期陈化的自然发酵,因此属于熟茶范畴。
六、百两茶与千两茶的区别
百两茶属于湖南黑茶中花卷茶系列之一,由于当时使用老秤进行计量称重,净重为100两,因此得名。而千两茶则是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将重量增加至1000两。
七、辉华金芙蓉安化千两黑茶的保存与保存期
辉华金芙蓉安化千两黑茶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其保存期一般为2-3年。一般产品包装上都附有保质期,供消费者参考。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仅了解了安化千两茶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还对其与百两茶的区别有了清晰的认识。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茶艺爱好者更好地欣赏和品鉴这一茶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