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源 乌龙茶 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乌龙茶生产工艺

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乌龙茶生产工艺

很多朋友对于乌龙茶生产工艺和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乌龙茶生产工艺

一、乌龙茶制备时注意什么

1、制茶时茶叶原料要好;厂房机械设备要齐;制作工艺技术要正确。采茶要采一心二叶或一心三叶,梗在叶下0.5厘米,上午9:00点过后露水已干,茶青没有病虫害晴天采,茶青不能采大大小小、老老嫩嫩、需分批采收。

2晒青:茶青应该在太阳没有下山前运回茶厂,这样才可以晒到青。晒青时主要看品种、茶青老嫩、采摘时间、天气。夏天及冬天的日光强度不同,在太阳下山离水平线40度角。叶面温度30-35℃为宜,观察牙叶第二叶光泽消失叶面成波浪凋萎状,应该停止日光萎凋。

3浪青:茶青继续进行部分发酵,一般静止一个半小时或二个小时浪一次青(看茶而议)浪到有青味即可,浪青一次比一次重一点,茶青嫩要轻浪,茶青老要重浪,乌龙茶一般浪三至四次即可。浪完青后让它静止发酵4-6个小时即可杀青。

4炒茶与揉捻:炒青时一定要炒熟,炒后揉捻,中途翻一次,感觉有茶汁叶表有油光,静置一会让它回潮再过一次火,然后快速打包,打到一定程度感觉有粘捻茶汁已出来再过一次火,打包速度不可太慢,加温时不可加温太高,否则茶叶就不会鲜绿,过平板机时不可压太重,转二至三圈即可拿出解茶。

5烘干:乌龙茶揉球成形后必须先烘干,已知水60度就会蒸发,茶叶烘干最好用60-70℃才能保持茶香、茶味、茶色减少损失。烘焙的目的是利用适温改善茶叶的香气及滋味,去除青味及减轻涩味降低含水量,使茶的水色澄清艳丽利于储存。

二、岩茶加工工艺流程

1、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为鲜叶采摘(中开面采3~4叶)、晒青、晾青、二晒二晾或加温萎凋、做青、杀青、初揉、炒熟、复揉、水焙(毛火)、搧簸、凉索、毛拣、足火、团包、炖火、毛茶等工序,其中做青是武夷岩茶的关键工艺,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

2、条索卷曲肥壮,色泽乌润而碧绿,香气馥郁幽雅(岩骨花香)、滋味醇厚甜滑,饮后齿颊留香,独具“武夷岩韵”。

3、汤色橙红明亮,叶底柔软碧黄,红边明显,为乌龙茶名贵品种之一。

三、乌龙茶的制做方式

1、1.采摘:以下午采摘为宜,便于夜晚做青。

2、2.萎凋:可分晾青和晒青两个工序,交替进行。萎凋的方法有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槽萎凋。要注意萎凋程度。

3、3.做青:是摇青和静置(指二次摇青之间)交替进行的过程。摇青过程伴随走水现象(还阳或返青),静置中出现退青现象。摇青方法有手工水筛摇青、摇笼摇青和摇青机摇青。做青原则是摇青时间逐次增加,静置时间逐次延长,摊叶厚度逐次增厚,发酵程度逐次加深。

4、4.杀青:方法有锅式杀青和滚筒杀青。杀青要求高温短时,杀透、杀匀。

5、6.烘焙:根据不同的造型,烘焙或兼包揉

四、乌龙茶是人工加工的吗

乌龙茶的制作要比红茶、绿茶复杂得多。它吸取了红茶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作原理,通过复杂的制作工艺,造就了乌龙茶独特的色、香、味。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可以如下概括:

乌龙茶采摘遵循“三叶开面采”的原则,即当顶叶芽形成时,采摘顶芽开面的二三叶或三四叶。乌龙茶鲜叶采摘标准不同于绿茶,要求有一定的成熟度,芽梢大小基本一致,老嫩适中,这也是形成乌龙茶良好口感品质的基础。

萎凋是乌龙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叫晒青、晾青。将采摘来的茶叶(也叫茶青)平铺在干净的筛子上,放置室外进行日光萎凋。待茶鲜叶的青气消失,叶表稍萎蔫无光泽时即可。这个工序要经历“晾青——晒青——晾青”三个步骤。

做青是乌龙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也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做青是奠定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它是以摇青、晾青多次反复的工艺过程,其工序最为繁杂。

炒青即杀青,是承上启下的转折工序,也是形成乌龙茶内质的重要步骤。乌龙茶的炒青和绿茶的杀青作用一样,都是抑制酶的活性,防止叶子继续变红,稳固成型后保证乌龙茶的品质。

将杀青后的茶叶,经过反复的搓揉,使叶片形成乌龙茶所需要的形态,如球形或者条索伸展形。揉捻过程中挤出茶汁,与茶叶表面相互渗透,以使冲泡后的乌龙茶茶汤更加浓郁。“趁热、适量、快速、短时”,是揉捻的要求。

干燥即烘焙。目的是抑制酶性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还可以消除茶叶的苦涩味,增加乌龙茶的甘甜醇厚。

乌龙茶制作技艺是福建省安溪县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史载,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安溪县茶农吸取了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结合安溪铁观音的实际,创造出一套乌龙茶铁观音“半发酵”的独特制茶工艺,并根据季节、气候、鲜叶等不同情况,采用灵活的“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技术。

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的起源,有了美丽的“乌龙打猎”、“乌龙太子”传说,以及如今已妇孺皆知的“魏说”与“王说”。安溪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清初时主要分布于西坪、虎邱、芦田、感德等乡镇,至清末已传遍全境。

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薪火日盛,制作工艺日益成熟,由最初的脚揉手捻,发展为采摘、初制、精制三大部分。其中初制含晒青、揉捻、烘干等先后十道工序;精制部分含筛分、烘焙、包装等六道工序。如今发展成为一项惠民的竞技。

五、乌龙茶如何“焙火”

1、焙火的温度对乌龙茶成茶的色、香、味的影响。

2、色:茶叶的色泽主要来自于茶叶中的叶绿素,乌龙茶在烘焙过程中因温度的改变。乌龙茶往往会由翠绿变为黄褐—红褐—黑褐。80℃的温度乌龙茶颜色上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3、焙火的温度达到100℃后,叶绿素的光泽开始消失;当温度为120℃时乌龙茶开始变黄褐色,叶底全开;当温度高达140℃并持续2小时后,乌龙茶叶底变红褐、叶底半开,时间再加长,乌龙茶就变成黑褐色,叶底不开。

4、香:台湾乌龙茶能在世界保持很高的地位就主要靠香。茶是活的,在丢弃之前香气、滋味还会持续改变。

5、轻发酵茶要清香而非青香,发酵不足、炒青不足的请香容易变,焙火时也不易入火,杀青时要捉香,香气不足的乌龙茶要用焙火来提高香气。台湾乌龙茶的香气变化大致可以分为:清香—蜜香—焦糖香—炒米香—火味—火焦味—火碳味。

6、焙茶时,儿茶素遇热,这也是茶变酸的原因。

7、味:乌龙茶的口感最注重的就是活性,乌龙茶茶愈焙活性愈低。

8、醇与韵:乌龙茶的醇香和韵味,主要是茶叶中的苦味与涩味保持在一个平衡点才能感受得到。

9、铁观音的韵必须边焙边揉才有,台式乌龙茶再怎么焙也没有铁观音韵。

10、苦与涩:乌龙茶中的苦是焙不掉,涩味可以通过焙火来降低。

11、有时乌龙茶愈焙愈苦,这主要是因为涩味降低,衬乌龙茶特别苦。

12、如果焙火的时间特别常,涩味还会提高,感觉又回复。

六、怎样自制乌龙茶

1、方法1:配方:乌龙茶3克;槐角18克,首乌30克,冬瓜皮18克,山楂肉15克。

2、制法:先将槐角、首乌、冬瓜皮、山楂肉四味加适量清水煎沸20分钟,取药汁冲泡乌龙茶即成。

3、方法2:1无糖乌龙茶?味全葡萄汁1:2的比例,红梅黑加仑的口感!葡萄汁很浓郁喜欢清淡的可以少加葡萄汁!2无糖乌龙茶?旺仔牛奶1:2的比例!乌龙茶的清淡口感非常完美的中和了旺仔的甜腻口感!

七、乌龙茶的加工工艺

制造乌龙茶,茶菁原料以选用心芽肥大.白毫多.叶质柔软之“一心二叶”为宜.高级乌龙茶(膨风茶)采一心二叶。

即是乌龙茶区所指的凉青。通过萎凋散发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便于后续工序进行;同时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透露。

做青是乌龙茶制作的重要工序,是形成乌龙茶特有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奠定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

炒青即是杀青,乌龙茶的内质已在做青阶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启下的转折工序,它像绿茶的杀青一样,主要是抑制鲜叶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防止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

揉捻是乌龙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干燥可抑制酶性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热化作用,消除苦涩味,促进滋味醇厚。

乌龙茶生产工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乌龙茶生产工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