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源 乌龙茶 电焙茶叶温度多少合适-岩茶电焙火的温度控制

电焙茶叶温度多少合适-岩茶电焙火的温度控制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岩茶电焙火的温度控制这个问题,电焙茶叶温度多少合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电焙茶叶温度多少合适-岩茶电焙火的温度控制

一、岩茶足火是什么意思

也称为“复烘”。采用低温慢焙,使岩茶香味慢慢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足火温度80~85℃,摊叶量1.5千克毛火叶,一般15分钟左右翻拌一次。火温逐渐下降,焙至足干,然后进入“吃火”工序。

二、轻火中火高火区别

在烹饪中,“轻火”、“中火”和“高火”是指不同的火力等级。区别是:

1.轻火:火力较低,适用于慢炖、煮汤、煮蔬菜等需要较长时间加热的菜肴。

2.中火:火力中等,适用于煎、炒、煮、炸等需要中等时间加热的菜肴。

3.高火:火力较高,适用于快速烹制、烤、煎等需要短时间加热的菜肴。

选择适当的火力等级可以烹制出美味的菜肴,同时避免食物过度加热或烧焦。

在使用燃气灶或烤箱时,可以通过调整燃气流量或温度设置来控制火力。

在使用电磁炉时,可以通过调整功率设置来控制火力。

三、茶叶焙火是什么意思

1、焙火,也有称“烘焙”、“吃火”、“炖火”,是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较为特殊的干燥方法,工艺特点是烘干的时间长。焙火的目的除去除多余的水分,利于贮藏之外,主要目的是通过低温慢焙形成乌龙茶特殊的香气。用焙火技术干燥生产最为典型的产品是武夷岩茶。

2、武夷岩茶的烘焙特点是“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高温水焙也是我们常说的初烘,与其他茶的加工接近。初烘后,当茶叶在制品含水量达20%左右时,筛去碎末,簸去黄片,拣去梗朴,摊晾6~10小时。然后进行复焙(火),采用低温慢烤的干燥形式,温度控制在80~90℃,时间1~2小时,烘至足干含水量为7%~8%。冷却,整理后继续烘焙,称“吃火或炖火”,温度控制在70~90℃,时间2~4小时,“吃火”后趁热装箱,从而形成武夷岩茶特有的“岩火香”。

四、轻焙火的岩茶好还是重焙火的好

1、重焙火过的岩茶与轻焙火时对比:外形更紧结,色泽更乌褐,汤色加深;香气更浓沉、幽长,不高飘;滋味更浓厚,少了鲜爽味;刚焙好时味略带涩,储存几个月后会转醇滑。

2、焙茶时温度过高会使茶叶的芳香物质挥发过多,香气降低,重则产生焦味茶叶失香。

3、岩茶的焙火技巧里,以文火慢炖为好。

五、岩茶的高火中火低火怎么区分

1、轻火:轻火岩茶焙火时温度较低(100℃)。

2、中火:中火岩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00—120℃)

3、高火:高火岩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40—150℃)。

4、由此可见,温度从根本上区分出火功高低。

5、这就在于温度对岩茶品质的形成,影响深远。

6、通过炭火的高温,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苦涩感转化为醇厚,因不同焙火温度下,茶香、茶汤个性鲜明,适合不同阶段的茶友饮用。

六、陈年岩茶怎么复焙

陈年岩茶叶烘焙,热度愈高,由于水蒸气中,飞散之物质,丧失量亦愈大。故茶之烘焙,须将热度减至有效的最低限度,便可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但又须顾及茶之焙干至相当程度,方能贮藏不变。

烘焙茶叶,须避免叶中水分不平均之蒸发。故茶叶烘焙法,乃先用一股极热空气,使发酵菌和酵素毁灭,无力继续发酵,然后在较低热气中,使茶叶平均受热慢慢烘焙,使叶间成分无多大变化。设茶叶干燥过速,内部水分不能全部逸出,迟缓的化学变化,便仍可进行,结果茶味的爽脆性减低,品质亦因而损坏,甚至贮藏时有发霉之虞。基于上述理由,岩茶因贵于久藏,故对复焙更须考究。

1、复焙时之火力——复焙时之火力,比初焙时为低。初焙时,焙窟炭火极炽,燃烧至日,火力已稍杀。复焙最早开始于上午六时许,此刻如火力仍盛,窟火上尚须披灰少许,依笔者在碧石岩测定,复焙火力以保持摄氏100~120℃左右为宜。其中水仙或“茶头”,需温较高。据茶师告之,焙火高,茶可久藏,香色不均不易劣变。昔年茶叶销路无阻,焙茶火力较低,复焙时均底衬以纸。现因销路困难,闽南潮汕一带茶商,均要求高温复焙,故近除名贵茶种而外,均不用纸衬,直接烘焙。

2、烘焙数量——复焙时,焙筛筛面向下,如属单丛或乌龙等名贵茶种,筛上须放方一尺二寸厚毛边纸(特制为包茶用俗称“种纸”)四张,内各置拣剔完毕之茶叶五六两,一焙筛合计约放一斤四两。茶叶均摊于纸面,纸对角分开。衬纸之作用,在使火力不致过于剧烈,茶叶不致蕉黑,香味赖以保存。至于水仙及普通奇种,名种茶量较多者,复焙时并不衬纸。每焙放茶约一斤半,平铺于焙筛上,厚约寸许,直接烘焙之,一日每一焙窟,可烘焙约十次之多。

3、烘焙时间——烘焙时所需火力已如上述,通常以摄氏80~120℃,约需一小时至二小时半长时间之烘焙。其中水仙因含水分较多,烘焙时间比菜茶为久。记录于1940年5月18日,在碧石岩对菜茶复焙之测定,结果如下:

在摄氏100℃火温下,经十七分钟后摊于而上之茶叶,已不复润湿,即行第一次翻茶。其后水分蒸发,茶叶内温度高至120℃,再经二十四分钟,手触茶叶,沙沙作响,遂行第二次翻茶,其后,复经三十分钟,行第三次翻茶。第三次翻茶后,叶中水分蒸发将尽,焙笼即须加盖,以防茶香散过巨。反之,水分未干,即行加盖,则茶受闷气,必变黑色,极宜注意。“起焙”时间。系第三次翻茶后之半小时。此刻茶叶已足干,用指捻之,脆碎成末,叶表面呈粉红宝色

七、岩茶怎么焙火

岩茶的焙火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

1.采摘:岩茶的采摘时间是在凌晨四点左右,采摘时需要摘取芽梢,不能伤害到叶肉。

2.萎凋:采摘后的岩茶需要先进行萎凋,让茶叶的水分散失,茶叶的青草味消散,才能进一步加工。

3.揉捻:萎凋后的岩茶需要进行揉捻,将茶叶揉成条状,破坏茶叶的细胞结构,让其更好地吸收水分和香气。

4.发酵:揉捻后的岩茶需要进行发酵,让其产生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5.炒青:发酵后的岩茶需要进行炒青,将茶叶炒干,让其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变质。

6.焙火:焙火是岩茶加工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焙火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将茶叶焙成所需的火候,让其产生独特的口感和滋味。焙火一般分为大火、中火和小火,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火候。

在焙火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茶叶的变化,及时调整温度和时间,确保茶叶焙成所需的火候。焙火后的岩茶一般需要存放一段时间,让其口感更加醇厚、香气更加浓郁。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