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源 乌龙茶 手工制茶步骤「大红袍茶的手工制作做手」

手工制茶步骤「大红袍茶的手工制作做手」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大红袍茶的手工制作做手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手工制茶步骤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手工制茶步骤「大红袍茶的手工制作做手」

一、大红袍如何萎凋

1、大红袍日光萎凋(俗称为晒青)—茶青自山场挑进厂后,做青茶师(即专事茶青萎凋发酵之茶师)应先判别茶青之种类,实行做青唯一之法则所谓“看青做青”,分别予以处理。

2、如入厂之茶青系普通菜茶或水仙,数量较多,即倒入于青弧内(此青弧俗谓“开青弧”,直径有一七五公分,高约三十公分,系用竹篾编成网眼方八公厘,每方四十公分,边有较宽厚竹篾为骨干),青弧放置于活动四脚架上,然后将青篮内茶青倒入,稍稍翻动,俗称为“开青”。

3、遂以敏捷手法,将青摊布于竹制圆筛中(俗称水筛直径为九二公分)。其法取大红袍鲜叶约一市斤,放入水筛中,双手执筛,稍一抖转,鲜叶便均匀摊布于水筛上。每筛摊叶摊布极薄,几未见重叠之叶。

4、抖转功夫并不易学,所用之力量,正好使叶均摊于筛之全面,且无一叶掉落,此事多由做青茶师亲自处理。摊完一筛,即交与帮手,排置于竹制萎凋棚上(俗称为晒青架)。如系种类不同之茶青,应分别提出,另加处理。

5、晒青棚之大小,随制茶数量多少,可能地位,以及日光照射程度而有出入,通常每搭一棚,可晒青五六十筛至百一二十筛。棚宽约五公尺,仅一小竹之长,可排四个水筛为准。长因受上述条件限制,并无一定,由五六公尺至十余公尺不一。棚向内侧稍稍倾斜,即人立工作之一边较低。

6、水筛由一边排至他边,排筛及收筛,则用一竹柄,尖端装有一四公分长三公分径之小木节,柄上约三公尺,用于推拉晒青架上之水筛用。颇为灵巧便利,俗称为“青钩”。

二、大红袍冰棍做法

1、900克水加40克糖加10克大红袍煮开,盖子盖上焖10分钟,不喜欢太浓的4分钟就好

2、焖好的茶水过滤,重新煮开,加入兑开的白凉粉水,煮开1分钟

三、coco大红袍奶茶制作

1、用烧开的水泡茶,水量刚刚漫过茶叶即可。(热水一加上茶香扑鼻不禁感叹…不愧是大红袍,但还是忍不住心疼了一波)

2、将泡开的茶倒入煮锅,如果喜欢茶味重一点可以留一点茶叶,多冲泡几次,随自己的心意将茶加入煮锅,调整茶味。然后放入冰糖,大火??

3、旺仔牛奶两罐,放入煮锅,大火煮开,煮的时候记得搅拌一下。等一小会后已经有很浓郁的味道了,煮完和COCO奶茶的味道有点像??

四、大红袍制茶工艺流程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毛茶拼配和付制:拼配应根据拟生产的成品茶的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正常方案。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

由此看来,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十道手工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对茶的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大红袍的冲泡方法

紫砂壶冲泡法。把5g大红袍茶叶放进紫砂壶中,然后再把200ml开水缓缓倒进紫砂壶内,最后让大红袍茶叶在紫砂壶中充分浸泡20分钟即可饮用。

玻璃杯冲泡法。把5g大红袍茶叶放进玻璃杯中,然后再把200ml开水缓缓倒进玻璃杯内,最后让大红袍茶叶在玻璃杯中充分浸泡20分钟即可饮用。

茶碗冲泡法。把5g大红袍茶叶放进茶碗中,然后再把200ml开水缓缓倒进茶碗内,最后让大红袍茶叶在茶碗中充分浸泡20分钟即可饮用。

六、大红袍的配方怎么做

1、首先准备好一个水盆吧(3l);

2、因为8g大红袍,茶水比例为1:15;3、用开水将茶具清洗一遍倒掉,然后将茶叶置入盆中,第一泡先洗茶;

4、洗茶后再往盖盆中注满100℃的水,静候15秒左右,最后用公道杯将盆中的茶汤分倒入茶杯,即可品饮。

七、大红袍凤爪的做法

大红袍凤爪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小吃,通常是用鸡爪和茶叶制成的。以下是一种简单的大红袍凤爪的做法:

2.把鸡爪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姜片、葱段、料酒、盐等调料,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炖煮至鸡爪变软烂。

3.把炖好的鸡爪捞出来,放入碗中。

4.在碗中加入适量的盐、白胡椒粉、醋、百合酱、糖、水淀粉等调料,搅拌均匀。

5.加入适量的大红袍茶叶和花生米,再次搅拌均匀即可。

好了,关于大红袍茶的手工制作做手和手工制茶步骤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