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大红袍陈茶复焙火的工艺,并深入分析大红袍老茶与新茶之间的差异。在武夷岩茶的世界里,大红袍以其独特的品质和丰富的口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内容将带您领略大红袍陈茶的复焙火技艺,以及如何分辨大红袍老茶与新茶。
一、大红袍复焙火的工艺与注意事项
1. 复焙火的基本流程:将经过拣剔的茶叶放入焙笼,每笼约4斤,平铺于焙笼中。焙笼置于焙窟之上,烘焙所需火温以手背感到烫热为宜。焙至二十多分钟后翻焙,再焙至约四十分钟翻茶,三次翻后继续焙约半个小时。用手捻之,茶即成末,说明茶已经足火,即可起焙。
2. 火力控制:复焙时的火力比初焙时低。传统上,火温控制是通过手背感受焙笼外侧的热度或观察茶叶温度来实现的。焙火高,茶可久藏,香色不易劣变。
3. 衬纸的作用:在炖火时,筛上放毛边纸,用以保护茶叶,防止熏黑,同时保留香味。
4. 起焙与包装:炖火后的茶叶用毛边纸进行团包,不同茶种分别包装。
二、大红袍焦味的成因
1. 焙火温度:火候掌握不到位,可能导致茶叶焙焦,出现焦糊味。而适度的高火焙,则可形成富有特色的焦糖香。
2. 杀青过程:出锅速度过慢可能导致茶叶炒焦。
3. 市场因素:市面上一些拼配茶为了掩盖品质缺陷,可能会过度焙火,从而产生焦味。
三、古洪大红袍的品质特点
1. 采摘与制作:大红袍采制工艺精密,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等工序制成。
2. 外形与汤色: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亮堂,叶片红绿相间。
四、大红袍的茶类属性
1. 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因此不分生茶和熟茶。
2. 制作工艺:大红袍的制作工艺复杂,包括采摘、萎凋、做青、双炒双揉、初焙、扬簸晾索及拣剔、复焙、团包和补火等工序。
五、岩茶的保质期
1. 保质期长短:岩茶的保质期相对较长,短则一两年,长则可一直存放。有“三年陈、五年药、十年丹”的说法。
2. 储存条件:优质岩茶需在阴凉、通风、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下密封储存。
3. 复焙:存放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复焙,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及表面杂味。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仅了解了大红袍陈茶复焙火的工艺,还对大红袍老茶与新茶之间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如果您对这方面的知识还有更多疑问,欢迎继续关注本站。